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举办培训1285期,今年主题教育中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建立一考两用机制,做好资格审核、考试录用等工作,确保三支一扶计划名额招满后,从剩余人员中择优招募学前教育、司法协理、城乡社区、乡村医生等基层服务专项计划人员。开展岗前教育和培训,引导三支一扶人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扎根基层服务一线。
加强三支一扶人员关心关爱,协调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等问题,每年对优秀三支一扶人员进行慰问。今年以来,我市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就业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探索创新精准匹配岗位、严管厚爱并举、搭台铺路压责、优化跟踪服务四项机制,确保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们实施岗位成长培养计划,评选最美基层大学生,并宣传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六盘的典型事迹。支持大学生创新就业,将有创业意愿的人员纳入创业扶持范围,按规定落实创业帮扶政策。在每年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拿出不少于15%的岗位定向招考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基层服务项目人员。
禹典的经历,只是参加我市三支一扶计划人员的一个缩影。我市将三支一扶人员分配到乡镇,引导他们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积累工作经验西海固地区,即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泾源、同心和盐池,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8.8%,是宁夏的半壁江山
泉眼山泵站,临河而建,草土围堰数月,得以开挖。同心县城周边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走出甘肃与宁夏交界处的黑山峡后,闯入敞亮的宁夏,生生将其劈成两个世界,一半是富庶的北部,一半是贫瘠的西海固。没有机械,千人大军肩挑背扛,攻克桥子山。
滴灌,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渠系所到之处,东西处处人栽树,远近家家水灌田。
苦是西海固的真相,史籍上,禾麦无收民大饥的记载,比比皆是。40余万人的大水缸南坪水库波光粼粼黄河水滋养的西海固,散发着诱人的绿色。2023年,立秋时节,同心县丁塘镇杨塘村的玉米,一人多高,茁壮挺拔。旱是西海固的本色,区域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到30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300毫米到1400毫米。
西海固地区,即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泾源、同心和盐池,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8.8%,是宁夏的半壁江山。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西海固地区人民的贫困问题,1978年,人们终于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经过几上几下论证,同心扬水工程竣工,打开了宁夏黄河水高扬远送的先声。灌区一片郁郁葱葱,粮丰林茂、牛羊成群。在原州区三营镇的枸杞园里,黄河水浇灌出幸福果。
水利人亲自动手设计制作跨河大吨位缆索吊装工具,长山头渡槽飞架清水河1986年,孕育15年的固海扬水灌溉工程诞生,为给清水河两岸群众送来了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和幸福之水。水到的世界,便是丰饶的所在。
直到47年前,固海扬水工程诞生,携千年黄河水嫁与亘古荒原,宁夏中部干旱带创造了又一个塞上江南。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村黄芪、连胡长势喜人,中宁大战场枸杞园里采摘忙。
原州区头营日光温棚里网纹甜瓜个大饱满,喜迎八方客商。47年间,固海扬水三大系统受益区域伸展到吴忠市同心县、红寺堡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固原市原州区等3市6县(区)共16个乡镇,解决了灌区和周边山区120多万人口、70多万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南坪水库总库容980万立方米,可解决周边群众21万多人的饮水问题。1983年5月的固海扬水工程一泵站外景。2018年至2022年,固海扬水灌溉面积长到161.79万亩,灌区粮油总产84.64万吨,农林牧总收入44.44亿元,灌区农民人均收入8756元。2006年,宁夏中部干旱带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山区粮食几乎绝产,而固海灌区粮油产量达到3亿多公斤。
今年年初,宁夏这项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态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入选我国117项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泉眼山泵站是固海扬水的首级泵站,它将黄河水引入宁夏中部干旱带。
水、电、道路、市场、学校、医院陆续落脚。金蛋蛋马铃薯装满了希望和丰收。
在那个艰苦岁月,宁夏大地上演绎了一段战天斗地的传奇。翻山越岭将黄河水引进黄土高原。
马塘水库灌区内最大的一个人工水库。西海固一直有个痴心梦想黄河水上高原。2003年,渠道继续伸展,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全线通水过渡期内在加强管理、严格规范的同时,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有序加快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对检验安全的超标车,免费发放临时号牌。近日,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方案》,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从市场流通、道路通行、规范使用、淘汰回收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链条、全流程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措施,计划到2023年年底,形成职责明确、安全有序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体系,基本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监管长效机制,并从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淘汰等方面提出12项针对性举措强化监督管理。
在淘汰回收管理方面,考虑到超标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大,借鉴其他省区经验,计划从今年开始设置过渡期管理。严格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无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产品行为,打击销售无合格证等来源不明和不符合国标的违法行为,加强对网络销售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监管,把好线上线下销售质量关。
同时,加强快递外卖企业的监管和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的准入管理,要求配备安全管理员,强化日常监管。同时,为配合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全区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严查电动自行车无牌上路、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引导电动车所有人尽快上牌、鼓励骑行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
依法查处在建筑物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等部位,以及其他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及违法违规充电行为。胡银萍说,下一步,全区将积极推行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机制,公安交管部门将在今年年底前为合规车免费发放正式号牌。在道路通行管理方面,《方案》要求重点抓好登记上牌、路检路查及依法处置等工作。按照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公安厅已于2022年建成电动自行车备案系统,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登记免费上牌工作。
在使用环节管理方面,坚持疏堵结合,结合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在公共建筑场所、居民住宅配套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场及充电设施。同时,还将配套制定有关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的操作细则,规范有序开展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梯次利用。
鼓励建成小区利用物业服务区域内的闲置空间,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及充电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使用需求。8月20日,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胡银萍就《方案》进行解读。
在市场流通管理方面,针对我区尚没有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方案》重点围绕以电池为主的配件生产企业、经营销售无合格证和不符合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企业,部署有关部门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电池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从源头上管控好产品质量。目前,全区已登记备案电动自行车13万辆。